青少年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马若飞律师有话说
2019-12-20 字号
2018年5月24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若飞做客法制晚报知名视频直播栏目《法律大讲堂》。马若飞律师在直播过程中详细解读了青少年校园暴力相关法律问题。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可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未成年人遭遇了校园暴力,应当如何应对?是忍气吞声、以暴制暴还是巧妙地寻求帮助?本期节目马若飞律师就这些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关于校园暴力
对于校园暴力的定义,马若飞律师介绍说,校园暴力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关于师生或校外相关人员侵犯了校内师生的合法权益,乃至通过违法、非法暴力的手段来完成的上述行为。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在范围上不局限于校园内,包括发生在校园外的在生理上的伤害、以及恐吓勒索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恃强凌弱等行为。
那么校园暴力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会构成犯罪?马若飞律师表示,违法和犯罪实际上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未经许可就拿了对方的手机,这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刑事责任能力的承担有一定的界限。
“在14周岁到16周岁期间,有八种行为是涉嫌构成犯罪的,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投放危险物品等。”马律师说,即便不是以这些罪名定罪,只要出现了这些行为,都会被判处刑罚。
“目前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行为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可通过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对校园暴力的行为进行追责。”马律师介绍说,从民事责任的角度来说,《侵权责任法》就能适用到校园暴力当中。另外,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总则》中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除了年满16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之外都视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由监护人来承担赔偿责任。
二、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
在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在法律上是鼓励权利受害人采取相应的行为来救济自己,进行正当防卫。但是在实践中,青少年在遭遇侵害的时候,如果是面对一个成年人,盲目采取正当防卫的反抗行为,往往是不理智的。”马若飞律师表示他并不建议所有情况都采取正当防卫,当真正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对待。
首先要考虑到反抗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先脱险,如果不能马上脱险,那就想办法求救。如果是在闹市区,可以通过大喊向行人或值班岗亭等求救。如果人烟稀少,可利用通讯设备向公安机关报警。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具备,可以选择先配合犯罪分子,一定要冷静下来、理性考虑,通过跟犯罪分子周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才有可能让自己人身或者财产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在此次直播中,马若飞律师带来了由他创作的《读故事、学法律》一书。他表示,这本书是为青少年读者而写的法律知识读本,他们对于新鲜的颜色、事物会比较感兴趣,因此他采取了卡通化、极具趣味性的漫画故事的形式来编写此书。书中都是关于生活中比较实际的情况,而且都是在司法案例中真实出现过的情形,在每个故事后面都有法律知识的讲解,以及基于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法律条文。
本书在各大网络、实体书店均能购买。
三、网友互动
在直播中,有网友提问:小孩在学校被同学打伤,应该由谁负责?
马若飞律师表示,首先肯定是由行为人负责,谁打伤了小孩,谁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构成了刑事犯罪,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则会被羁押、判处刑罚。民事部分产生的相应费用,如果是校外的成年人,则是由他本人承担;如果是未成年人,则由他的监护人来承担。
这其中还涉及到校方应尽的责任,要考虑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否及时制止、及时发现学生心里过激的情绪,及时教育。如果校方尽到了应尽的责任,那么就只能由行为人来承担责任。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的打斗行为却没有及时制止,则校方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马若飞律师精彩的回答得到不少网友纷纷点赞。节目最后,作为主持人的法制晚报资深记者李奎,代表法制晚报向参加《法律大讲堂》节目直播的马若飞律师致谢,感谢他为广大网友送上的“法律好声音”。
本期直播通过凤凰直播、新浪直播、北京时间、腾讯直播、一直播五大主流平台直播,并得到各个平台的热门推荐,吸引了超过14万余名网友在线收看了这场直播。